-
鲜活的土壤
本书由朱永官院士领衔的作者团队倾心打造,他们不仅具备深厚的土壤科研背景,更怀揣着对土壤的深厚情感。书中,作者们以饱满的科研热情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土壤的来源、本质、功能等多个维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而鲜活的土壤画卷。他们通过丰富的历史证据和科研成果,向我们展示了土壤在人类文明演变中的不可替代性,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土壤与人类之间的紧密联系。 书中不仅涵盖了土壤的形成、分类、功能等基础内容,还深入探讨了土壤与生态环境、人类健康、文明演变进程等方面的紧密联系。用丰富的科研数据与成果揭示了土壤作为农业生产之基、生态系统之本的不可替代作用,更强调了在当前全球环境变化与资源约束加剧的背景下,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乃至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价值。 《鲜活的土壤》是一本深刻探讨土壤与人类关系的科普著作,是一场作者们与脚下土地的深度对话。作者们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生动而鲜活的土壤世界。它不仅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土壤的重要性和价值,更激发了我们对土壤保护的热情和责任感。
2025-05-19
-
中国国家公园
为了保护地球上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独特的自然景观,1872年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随着国家公园理念不断地拓展和深化,目前全球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6700多处国家公园。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分布着地球上几乎所有类型的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2013年,我国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2021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上宣布正式设立首批国家公园,包括三江源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与武夷山国家公园!因此,十万个为什么联合国家公园研究院,历时3年,终于打磨出版了首套图文版的“中国国家公园”丛书。本书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阳志云主编。《中国国家公园》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向读者展示我国首批国家公园的代表性生态系统、奇妙野生动植物、独特自然景观与遗迹。走进我们的国家公园,领略壮阔土地上的缤纷生命!跨越山河,从雪山到荒漠,从高原到雨林,带你沉浸式感受大美中国!
2024-05-21
-
大气细颗粒与人体健康
为了阐明我国PM2.5污染的健康危害机制,2013年,江桂斌院士率先提出开展大气细颗粒物的毒理与健康效应研究。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并启动了“大气细颗粒物的毒理与健康效应”重大研究计划。该研究计划由多领域专家组成专家组,打破学科界限,联合了化学、大气科学、地学、公共卫生、毒理学、生命科学、医学等不同领域的研究力量,并联合国际同行,共同围绕“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毒性组分、毒理机制与健康危害”进行了长达8年的联合攻关。该重大研究计划在系统总结PM2.5健康危害理论和方法学的基础上,面向社会公众开展PM2.5健康危害和防护的科学普及工作,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大气细颗粒与人体健康》一书从科普的角度介绍了PM2.5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以期全面了解PM2.5健康危害和我国为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制定的政策及取得的成效。
2024-04-29
-
环境催化:原理及应用(第二版)
本书从环境与催化的关系出发,以环境催化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体系,力求系统、全面地论述环境催化的特点、研究方法、催化原理及其在环境污染控制方面的重要应用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最后还介绍了自然界自发存在的环境催化的概念和相应的研究前沿。 本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和新颖性,特别适合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使用。对于从事催化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研究人员以及从事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则是极具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参考工具书。
2023-10-30
-
重大生态工程固碳评价理论和方法体系
本书针对生态工程固碳评价过程中的理论方法和认证体系等关键问题,以我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草),长江、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退牧还草等六大生态工程为研究对象,在实地实验调查和文献收集的基础上,通过大量野外实测数据的综合分析,揭示了中国不同区域生态恢复过程中碳累积的分布规律,提出了提升重大生态工程碳增汇效益的技术途径和对策措施。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几方面内容:我国重大生态工程及其固碳理论基础;重大生态工程固碳评价方法及其在江西省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固碳评价中的应用;我国重大生态工程固碳认证的概念、方法、指标体系、调查方案和认证系统,及其在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固碳认证中的应用;重大生态工程固碳效益;重大生态工程固碳增汇措施与途径。
2023-10-30
-
《甘露泽五洲》:“一带一路”上水的故事
水是万物之本、生命之源。在全球工业文明进程中,水污染形势严峻,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水环境保护能力弱和饮用水安全方面的问题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旨在通过促进和实施一系列有效措施,造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民,促进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广泛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是实现水的清洁、安全使用的重要举措。
2023-09-11
-
环境化学前沿(第三辑)
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环境化学主要基于化学理论和方法,结合地学、生物、医学等交叉学科技术,以污染物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相关环境问题为目标,是一门研究污染物的生成与释放、环境赋存与归宿、转化与代谢、毒性效应与健康影响及其削减控制的原理与技术学科。
202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