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组名 |
所属实验室 |
组长(按拼音排序) |
研究方向 |
流域生态与面源污染研究组 |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李叙勇 |
(1)流域水环境模型与管理平台开发;(2)非点源污染及其控制技术;(3)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
新型污染物神经毒理研究组 |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廖春阳 |
新型化学污染物分析方法、环境行为与神经毒理效应 |
纳米分析与环境效应研究组 |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刘景富 |
(1)基于纳米技术的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分析和去除新方法;(2)纳米材料的分析方法、环境过程与效应;(3)环境污染物的分子转化机理。 |
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组 |
水污染控制实验室 |
刘俊新 |
(1)新型污水处理系统与关键技术;(2)恶臭与 VOCs 气体高 效净化系统与新技术;(3)污泥减量化与资源化新技术。 |
环境污染与健康效应研究组 |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刘思金 |
(1)污染物的暴露与肿瘤发生发展;(2)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与毒性效应。 |
生物质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组 |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实验室 |
刘振刚 |
废弃生物质能源化及材料化利用。生物质基绿色炭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污染土壤修复材料及技术研发。危险固废无害化及资源化。
|
区域生态风险与环境管理研究组 |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吕永龙 |
1)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与调控;(2)环境管理与政策 |
景观保护与生态恢复研究组 |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马克明 |
(1)海拔梯度下不同类群生物及其相互作用网络随海拔梯度的变异规律;(2)绿地的斑块大小,形状,物种配置以及空间格局对其滞尘能力的影响;(3)中国重要鸟类栖息地的退化、保护与恢复。 |
水生态毒理研究组 |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马梅 |
水体污染物毒性、毒性作用机制及风险评价 |
痕量气体大气化学研究组 |
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实验室 |
牟玉静 |
大气痕量气体源与汇的研究,其中包括:痕量气体在生物圈与大气间的交换;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H2O2、HONO和颗粒物等的外场观测;大气中典型VOCs及还原态含硫化合物与自由基的化学动力学;民用煤炉燃煤大气污染排放;痕量气体在线检测仪器的研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