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新型有机污染物转化机制群体入选院卢嘉锡国际团队项目

  28,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20年度王宽诚率先人才计划“卢嘉锡国际团队”项目入选名单,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为依托单位、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廖春阳研究员为负责人的新型有机污染物转化机制群体入选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王宽诚率先人才计划“卢嘉锡国际团队”。  

  新型有机污染物转化机制群体成员包括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廖春阳研究员、王亚韡研究员和刘倩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Jay Gan教授,瑞士联邦水质科学技术研究所(EawagJuliane Hollender教授,韩国汉阳大学Hyo-Bang Moon教授,德国亥姆霍兹吉斯塔赫特材料与海岸研究中心谢志永研究员和瑞典rebro大学Thanh Wang副教授等,各成员之间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前期合作研究基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重视新污染物治理”的战略目标。2000年以来,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新污染物分析方法体系,在环境中发现新型污染物,环境界面过程与累积放大机制,在地球三极的远距离传输机理,毒性效应及健康危害等方面做出了前瞻性的原创性工作,为我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国际公约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我国十四五及中远期相关领域新型污染物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该群体将联合国内外本领域研究的优势力量,研究新型污染物的转化分子及环境介质与生物体中不同新型污染物形态的共存原理,鉴定新型有机污染物在不同环境过程与生物过程中的降解、代谢及其转化产物,科学评估新型污染物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环境健康风险,力争成为国际新型污染物环境行为研究的优势群体。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1219

院内单位
  • 院内单位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挂靠单位
  • 挂靠单位
  • 中国生态学学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系统服务专业委员会
  • 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
  •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其他链接
  • 其他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人民日报
  •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会
  • 北京林业大学
  • 美国环境保护局
  • 日本环境省
  • MAX-PLANCK-GESELLSCHAFT
  • 百灵威化学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opyright ©1997-202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100085 京ICP备050028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8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