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心召开2024年冬季批次预毕业生工作会议

      9月27日上午,2024年冬季批次预毕业生工作会议在生态楼601顺利召开。30余名冬季批次预毕业生及教育处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教育处闵可主持。 
      教育处工作人员依次进行了政策解读。傅珊介绍了毕业生培养环节的相关要求,并对毕业生系统信息维护、答辩资格申请流程等做了重点解读。周莹对就业政策、就业派遣、户口转递流程进行了系统讲解,并细致回答了同学们关注的就业相关热点问题。闵可详细讲解了学位论文撰写相关要求、论文查重、答辩程序等学位申请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及流程,并提醒同学们高度重视学位论文撰写,注重格式规范,遵守学术道德,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完成学位论文。 
      教育处处长连静和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她提醒同学们务必重视学位论文质量,保质保量并按时提交学位论文送审稿;并建议同学们做好时间规划,在认真准备学位论文的同时,主动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主动关注招聘信息、把握就业机会积极求职。此外,她还勉励同学们树立良好心态,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态度迎接挑战,踔厉奋发,为梦想冲刺拼搏。 
        
      教育处 
      2023年9月27日 
      
    2023-09-28
  • 《村镇污染治理设施及场所生物气溶胶采样与分析标准》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京顺利召开

      9月15日,我中心主编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村镇污染治理设施及场所生物气溶胶采样与分析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张红彦高级工程师、协会村镇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建军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秘书长余晶,中心科技开发处副处长罗莎、《标准》主编水污染控制实验室韩云平副研究员及参编单位代表共25人参会。会议由王建军秘书长主持。 
      张红彦代表协会致辞,并重点围绕团体标准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等方面作了专题报告。王建军表示,作为专委会归口管理立项的第一批标准,专委会高度重视其日常管理工作,愿为编制组提供全过程的指导和服务。余晶代表标准归口管理部门宣布编制组正式成立。罗莎感谢协会的支持与信任,表示中心将切实履行牵头单位主体责任,全力支持编制组按计划高质量完成编制任务。 
      会上,韩云平代表编制组介绍了《标准》编制大纲及方案,全体参编人员就编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标准》章节编排及任务分工等展开积极讨论并达成共识。 
      本《标准》将对村镇区域污染治理设施和场所环境空气中包含细菌、真菌等不同种类微生物生物气溶胶样本的采集与分析技术要求做出规范,旨在为村镇污染治理过程生物气溶胶监测提供指导,以标准化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参会代表合影 
       
       
      水污染控制实验室 
      2023年9月22日 
    2023-09-22
  • 第九届水消毒与消毒副产物控制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9月15日-17日,第九届水消毒与消毒副产物控制研讨会于北京西郊宾馆举办,共有来自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水务集团及环保企业的200余名代表出席本届会议。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房自正致开幕辞。他指出,水消毒技术是20世纪人类公共卫生领域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人人都能获得安全的饮用水也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多年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聚焦水消毒领域的科学研究,为我国相关标准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惠及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此次大会的召开为水消毒新原理与新技术进展提供了交流平台,将推动我国水消毒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本届会议组委会主席、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强志民研究员主持开幕式并致欢迎辞。研讨会邀请了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Susan Richardson教授、日本东京大学Kumiko Oguma教授、美国普渡大学Ernest Blatchley III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张相如教授、复旦大学屈卫东教授等10名专家做大会报告,同时邀请了南京大学鲜啓鸣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魏东斌研究员、北京大学晏明全教授等17位专家做分会场主旨报告。 
      本届会议聚焦国际前沿和国家需求,以“后疫情时代水消毒的挑战与机遇”为主题,探讨水消毒和消毒副产物研究领域的科学前沿与发展方向。在往届会议的“消毒”和“消毒副产物”两个分会基础上,增设“紫外线(暨2023年国际紫外线协会(IUVA)创新&应用国际研讨会)”分会场,从光源、检测、机制、应用多个角度探索紫外线水处理的技术发展和工程经验。各会场交流互动热烈,学术气氛浓厚。此外,会议还设立了研究生专场和期刊面对面学术沙龙活动,并评选了优秀口头报告奖和墙报奖,为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为期两天半的大会共进行各类口头报告111场,其中包括外籍专家报告4场和研究生报告23场,张贴墙报15幅,为水消毒领域带来一场学术盛宴。 
      “水消毒与消毒副产物控制研讨会”于2013年由同济大学首次发起,迄今已先后在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单位举办,促进了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合作,发挥了重要影响力。2023年第九届研讨会的成功举办,积极推动了我国水消毒与消毒副产物领域的原理创新与技术发展。经工作组讨论决定,第十届水消毒与消毒副产物控制研讨会将在南京大学举办,期待下一届会议更精彩! 
       
      大会现场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3年9月20日 
       
      
    2023-09-21
  •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23级本科生到中心参观学习

      9月16日,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28名2023级本科新生,在学院副院长刘文彬的带领下到中心参观学习。中心各教研室主任及授课老师代表,以及国科大资环学院和中心教育处工作人员出席会议。 
      教育处处长连静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心及中心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情况。各教研室主任及授课老师代表向同学们介绍了本教研室的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情况。学术报告环节,张庆华研究员生动讲解了《“三极”科考报告》,在让同学们领略全球尺度污染传输这一宏大科研视野的同时,分享了野外环境考察的苦与乐;刘倩研究员讲述的《大气污染是如何危害我们健康的?》既充分显示了科学研究的创新思维,又向同学们展示了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思路。同学们认真聆听了两位老师的精彩报告,在老师的带领下开阔了眼界,激发了科研热情,展望了科研生活的未来。 
      见面会后,同学们参观了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平台、大型分析仪器实验室、ITA实验室。中心先进的科研条件令同学们叹为观止,严谨的学术氛围也让同学们沉浸其中,同学们对未来四年的学习和科研实践充满了期待。 
        
      教育处 
       2023年9月21日 
      
    2023-09-21
  • 中心举办国际学生综合事务管理工作会议

      为进一步做好留学生日常服务与管理,提高留学生招生和培养质量,教育处于9月18日举办了国际学生综合事务管理工作会议。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房自正,中国科学院大学留学生办公室主任黄顶成,国际学生导师和课题组留学生日常管理人员,教育处工作人员共计近30人参加本次会议。会议由教育处处长连静主持。 
      黄顶成介绍了国科大留学生概况、招生政策、学生培养成效及就业去向等。教育处傅珊介绍了中心留学生基本情况、学习方式、培养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并对于留学生管理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说明。与会人员就留学生培养和招生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最后,房自正在讲话中指出,中心鼓励和支持留学生招生和培养,留学生招生应紧密围绕中心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布局展开,培养过程要持续推进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给予留学生人文关怀。 
      本次会议对于课题组掌握留学生相关管理政策、交流工作经验具有积极意义。教育处将继续努力做好留学生各项服务和管理,积极推动中心留学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处 
      2023年9月19日 
      
    2023-09-19
  • TWAS 水与卫生培训班圆满闭幕

      9月13日,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水与环境卓越中心(CEWE)承办,盐城工学院、城科会水生态分会、ANSO环境科技产业联盟协办的“TWAS 水与卫生培训班2023(TWAS Training Program for Water and Sanitation 2023)”在盐城举办了结业式,宣告培训班的圆满闭幕。此次培训班于9月4日在北京开班,来自斯里兰卡、突尼斯、埃及、尼日利亚等10国的政府部门、水行业和高校院所等机构的14名学员参加了培训,部分留学生和来访人员也参加了在京的课程培训。 
      这是疫情后线下举办的第一个培训班,除了中国国情介绍、学员所在国水与卫生现状介绍、城市供排水讲座、农村污水讲座等传统课程内容外,加强了与中国水务行业的互动,在北京、宜兴、无锡、盐城等地举办了一系列的现场技术考察和互动交流活动,以达到让学员对中国在水与卫生领域取得的经验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9月6日下午学员们与到访的斯里兰卡供排水委员会代表团一起参加了 “南南合作研讨会”,ANSO环境科技产业专题联盟企业力合科技、广西碧清源、北京泰宁、达格水务等环保高科技企业分享了他们在环境监测、污水处理、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学员们对企业介绍的各种技术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9月7日-8日,学员们参加了同期举办的“健康相关环境微生物国际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 Microbes of Health Concern)”,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Gerard Muyzer教授、香港大学张彤教授、香港环保署徐浩光署长及助理署长杨戎博士、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蔡畅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汪洋教授、中心张昱研究员等环境微生物领域知名专家,以及来自孟加拉、尼泊尔等六国的学者,分享了各自在健康相关环境微生物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围绕“后疫情时代”的水环境微生物安全挑战与对策等议题进行了研讨。会议还通过视频和现场演示的方式展示了污水耐药菌、海水浴场大肠杆菌等的监测技术。代表们对研讨内容表现出高度的兴趣,认为海水浴场大肠杆菌监测技术等实用性强,可以用于各国的浴场等环境水体的卫生管理。同时,大家一致认为,今后有必要建立“国际微生物监测网络”、加强全球病原体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合作。 
      9月10-12日,在城科会水生态分会、ANSO环境科技产业联盟的悉心安排下,学员们前往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环太湖有机废弃物处理示范中心、无锡市高新区环境监测站自动化实验室及监测站地表水站、盐城正东村农污水示范点进行了现场技术考察,增进了对中国环境领域从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再到产业化应用的全过程认知,并与金山环保集团、中持水务等企业的专家们就污水处理技术与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研讨。 
      9月13日上午,学员们参加了由盐城工学院和ANSO环境科技产业联盟协办的“发展中国家村镇水环境治理交流会”。研讨会由陈梅雪副研究员主持,北控水务、中建环能、万若环境、水艺环保等20多家企业代表参加,系统介绍了中国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规划、设计、建设、运维及产品开发方面取得的成果,为在污水治理领域刚刚起步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9月13日下午,培训班闭幕式在盐城工学院召开。结业式由盐城工学院环境学院副院长陈天明教授主持,盐城工学院副校长及党委常委王资生教授、环境学院副院长杨百忍教授、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严金龙教授、盐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李晓东和栾富波研究员等参加了结业式,并为学员们颁发了结业证书。 
      “TWAS 水与卫生培训班”于2010年创立,是中心和CEWE的一个品牌项目,致力于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培养高级水务人才,搭建发展中国家水与环境领域合作的平台与桥梁,在水行业产生了很大影响。很多学员回国后继续保持联系,成为双边合作的桥梁。目前中心与斯里兰卡、柬埔寨、尼泊尔等国的合作都是学员们积极参与的结果。 
      宜兴环保产业园考察
      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考察
      金山环保集团考察
      盐城正东村农村污水项目考察
      盐城“发展中国家村镇水环境治理交流会”
      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水与环境卓越中心
      2023年9月19日
      
    2023-09-19
  • 深圳市陆域生态调查评估(2021-2025年)项目启动与实施方案专家评审会在中心召开

      9月12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市陆域生态调查评估(2021-2025年)》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启动与实施方案专家评审会。项目以“社会-经济-自然”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针对深圳市快速城市化的特征,旨在进一步摸清深圳市生态家底,评估全市和各区生态状况,揭示问题,为深圳市“十五五”生态保护提供支撑。该项目由我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欧阳志云研究员负责,由我中心、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和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承担。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亚立主持会议。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首席科学家张文国,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黄国锋,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永官出席会议并致辞。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生态处、监测处相关领导参会。会议邀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8名专家,对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评审。 
      会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代表项目组汇报了项实施方案。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项目实施方案评审,认为项目的预期成果将为深圳城市生态保护与管理及深圳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撑,为全国城市生态调查评估工作提供样板。项目组将会根据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的最新要求和专家组建议进一步完善与优化实施方案,抓紧推进项目的实施,积极跟进国家、广东省以及国际合作相关要求,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本项目的实施将有望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形成一批引领性、示范性、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生态保护经验。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3年9月15日
        
    2023-09-15
  • 阿姆斯特丹大学Gerard Muyzer教授应邀来访

      应中心杨敏研究员邀请,著名的微生物生态学专家、阿姆斯特丹大学Gerard Muyzer 教授于近日访问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期间,Muyzer 教授进行了三场学术报告,分别介绍了荷兰正在推进的全息组学研究计划、蓝藻水华过氧化物控制和慢滤池微生物生态相关研究成果,并对从事藻类和抗性基因相关研究的部分同学研究进行了点评与指导。 
      9月5日上午,Muyzer 教授做了题为 “The Holomicrobiome Initiative for a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society” 的学术报告,部分所外的微生物生态专委会成员通过线上的方式参加了学术报告会。全息组学计划是荷兰正在举全国之力推进的一个多学科交叉研究计划,拟将揭示不同环境介质甚至人体中微生物组构成的基础上,建立包括噬菌体治疗、固氮光合细菌生产肥料、高效脱氮等在内、基于特定微生物功能的下一代微生物控制技术。下午报告的题目是 “Suppression of cyanobacterial blooms using hydrogen peroxide: effects on phytoplankton, zooplankton and macrofauna”,介绍了过氧化氢控制蓝藻水华的机理及其应用前景。之后,部分从事藻类和抗性基因相关研究的部分老师与学生汇报了各自研究进展,Muyzer 教授一一给予了点评和指导。 
      9月7日,Muyzer 教授在“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 Microbes of Health Concern”上做了题为“Microbial ecology of slow sand filtr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safe drinking water”的报告,介绍了生物慢滤过程中的微生物生态学机制,揭示了水质、砂粒特性、滤速等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这对于水厂慢滤池的优化具有现实意义。 
      9月8日-10日,Muyzer 教授还分别赴上海青草沙水库及浙江宁波相关水源水库进行现场考察,为水源水库藻类原位控制研究进行了指导。Muyzer 教授是DGGE技术的发明人,在国际微生物生态学领域享有盛誉。 
      Gerard Muyzer教授在中心开展学术报告
      Gerard Muyzer教授前往上海青草沙水库、浙江双溪口水库进行原位控藻技术交流
      工业废水无害化与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023年9月11日 
    2023-09-11
  • 中心举行2023年研究生开学典礼暨新生入所教育

      9月6日,中心2023年研究生开学典礼在环境科学楼报告厅隆重举行。中心主任朱永官院士,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房自正,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占剑和中心副主任宋茂勇出席典礼。2022级硕士生、2022级直博生、2023级秋季博士生共计188名新生,150余名联培生,以及教育处全体工作人员、中心师生代表参加了典礼。典礼由占剑书记主持。 
      朱永官院士以《成就更好的自己》为题为同学们带来开学第一课。他首先热情欢迎新同学的到来。他从中国科学院和生态环境中心的使命和定位谈起,勉励同学们树立理想,脚踏实地,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在无价的青春中自觉充满感情地投入工作。他还从生态与环境职业发展要素的角度出发,鼓励同学们独立思考、善于合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保持终生学习的习惯。在问答环节,朱院士就如何平衡科研和生活等学生关心的问题,为同学们解惑。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郑华研究员作为导师代表发言。他以三段亲身经历为引,与同学们分享了三点感悟:一是保持保持纯粹力,夯实做人根基;二是增强学习力,积累学术功底;三是提升协作力,寻求突破机会。他祝愿同学们乘风破浪,在生态环境中心这个宝贵的平台上书写绚丽青春。 
      博士生刘梦洁作为老生代表发言。她回顾过去三年在中心的读博时光,由所训“志存高远、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务实创新”展开,向学弟学妹们分享在中心的学习体会,勉励大家携手并进,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贡献。 
      博士生王甫文作为新生代表发言。他表达了进入中心学习的喜悦心情,并表示将和同学们一起,作为新时代青年,以革命先辈、科研先驱为榜样,勇于承担时代使命,努力奋斗,为祖国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在入所教育环节,房自正书记首先为新生讲了题为《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专题党课。他按照“科学救国的探索”、“科技报国的热潮”、“科教兴国的实践”和“科技强国的责任”四个阶段回顾了中国科技发展历史,分享了老科学家科技报国的故事和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并介绍了生态环境中心的学科布局、科研成果和人才队伍。他指出科技发展需要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期望同学们勇敢担当时代赋予的科技强国使命,传承老科学家精神,珍惜青春时光,潜心修学,勇攀高峰,成长为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 
      6日下午至7日上午,教育处邀请海淀分局、东升派出所、海淀消防救援支队的工作人员,以及中心综合办公室、科技开发处、计划财务处、纪检监督与审计办公室、基建与后勤处、文献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从科研及消防安全、反诈意识、学术道德、知识产权等多角度向同学们做了全面细致的专题教育报告,并详细介绍了中心的网络服务、财务报销流程、仪器测试平台和图书馆文献资源等。北京中关村医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吕娜做了《促进心身健康,助力科技报国》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教育处工作人员就学籍管理、培养教务、学位要求、奖学金评审、研究生津贴及就业和研究生公寓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政策宣讲。最后,中心研究生会主席彭思源做了第27届研究生会招新宣讲。 
      入所教育是研究生踏入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必修课,为新生快速融入中心,更好地适应科研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教育处 
      2023年9月11日 
        
      
    202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