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环境中心传达学习中国科学院2025年度工作会议精神
1月24日上午,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召开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专题传达学习中国科学院2025年度工作会议精神。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层干部、实验室负责人、党支部书记等共40余人参加会议。朱永官向与会人员传达了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锐意改革进取奋力攻坚克难在抢占科技制高点新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回顾了2024年中国科学院在重大科技任务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使命驱动的建制化基础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等方面取得的成绩,重点介绍了2025年全院重点工作任务部署和全面深化科研院所改革的有关要求。大家一致认为,本次会议是在中国科学院推进实施进一步全面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奋力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明确了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改革创新发展的目标任务,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重要作用。会议指出,中心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要切实增强改革意识和责任担当,将学习贯彻中国科学院2025年度工作会议精神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深入开展学习研讨,深刻领会会议精神,明确2025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分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朱永官强调,要坚决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院工作会议精神,把党中央和院党组的决策部署落实到深化中心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聚精会神抓攻坚,雷厉风行抓改革,锲而不舍抓落实;重点聚焦科研组织、科技评价、收入分配等制约体系化建制化优势发挥的深层次、根本性问题,率先发力破局,精心谋划组织,积极稳妥推进,加快抢占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制高点,奋力开创中心改革创新发展新局面。会议现场党委办公室2025年1月24日
2025-01-24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举办2025年春节联欢会
瑞蛇送福祥光绕,新岁呈祥瑞气盈。2025年是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建所50周年。1月21日上午,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25年春节联欢会在环境科学楼报告厅举行。首先,中心领导班子致辞。中心主任朱永官表示,在全体职工的努力下,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24年取得了突出成绩,衷心的祝愿大家在新春佳节幸福安康!万事如意!阖家幸福!他期待在建所五十周年之际,同大家一起拼搏奋进,去创造更好的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同时为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智慧和方案。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占剑,副主任宋茂勇,副主任胡承志也向全体职工、研究生送上新春祝福。随后,联欢会的表演在开场舞《九州同》昂扬向上的旋律中拉开序幕,丰富多变的舞姿尽显舞蹈演员的飒爽英姿。独唱《再回首》那深情款款的旋律仿佛带着大家回到了过去的美好时光,让人感慨万千。舞蹈《戏鱼灯》中,小朋友们身着色彩斑斓的服装,手持鱼灯在舞台上欢快地跳跃,将新春的喜庆与欢乐传递给每一位观众。《春风十万里》的悠扬动听歌声,表达了科研人员对新一年科研事业的无限憧憬与期待。萨克斯演奏《护花使者》在几只青蛙玩偶的陪伴下,多了风趣灵动。相声《五十年后再出征》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展现了科研人员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机关职工合唱《相亲相爱一家人》,和谐的旋律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中心大家庭的温暖与团结,将联欢会带入新的高潮。研究生会的话剧《水之源-中斯合作中心》以生动的表演,展现了中心在国际合作方面的成果与贡献。朗诵《你好,2025》、独唱《CityofStars》、长笛演奏《RiversFlowsinYou》、亲子唱《勇气大爆发》和舞蹈《万疆》、《一路花开》等节目,展示了科研人员们的多才多艺,让联欢会充满了温馨与欢乐的氛围。朗诵《你好,2025》、合唱《一起向未来》不仅表达了中心职工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更凝聚了大家的力量与信心。整场联欢会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全面展现了中心职工的多彩生活与才华横溢,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本次联欢会还采取了现场图片在线实时直播的方式,让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也能时刻感受到现场的热烈氛围与精彩瞬间,10070余人关注收看。此次联欢会增强了中心全体人员的凝聚力,丰富了大家精神文化生活,更激发了全体职工的工作热情。今年中心将在迎接建所五十周年中,昂扬向上、团结进取,并将继续创造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真抓实干、久久为功的力量,为抢占科技制高点而努力奋斗,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而努力奋斗!中心领导班子致辞主持现场联欢会现场联欢会合照中心工会2025年1月21日
2025-01-21
-
-
-
“柴油车排放污染控制”荣获2024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1月16日上午,2024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颁奖仪式在京举行,院属单位2位个人和14项成果获奖,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颁奖,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吴朝晖宣读表彰决定。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贺泓院士主持的“柴油车排放污染控制”获得2024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技术发明奖。研究团队聚焦柴油车污染控制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全链条技术创新,取得系列技术突破。确立了我国柴油车减污降碳技术路线,提出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设计原则,创制低聚态钒高效钒基催化剂和富铝型铜基小孔分子筛极限耦合催化剂;研发了满足国五、国六标准的柴油车排放后处理系统,形成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和产业化技术体系;构建了原理性技术-工艺性技术-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研究团队在我国柴油车排放标准的迭代升级与减污降碳中发挥了“国家队”的关键作用,为我国柴油车污染控制技术体系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完成单位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主要完成人为贺泓、余运波、单文坡、单玉龙、何广智、连志华。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设立于2002年。2024年,为贯彻国家科技奖励改革精神,我院修订了《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条例》,分设个人成就奖、基础研究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攻关奖4个奖项实行分类评价,重点奖励在产出关键性、原创性、引领性重大科技成果、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院属单位科研人员和创新团队。团队合影科技开发处2025年1月16日
2025-01-16
-
傅伯杰院士团队在全球旱区凋落物分解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傅伯杰院士团队在全球旱区凋落物分解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PatternsandDrivingFactorsofLitterDecompositionRatesinGlobalDrylandEcosystems”发表在国际重要刊物《GlobalChangeBiology》。凋落物分解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连接地上和地下碳循环、养分循环以及能量流动的关键作用。然而,全球变化对这一过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在对自然和人为干扰敏感的干旱区。科学界对于干旱生态系统中凋落物分解的程度及其驱动因素仍知之甚少,限制了我们对干旱区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全面理解,制约了针对这些敏感区域的生态管理措施的优化。研究构建了一个全球干旱区凋落物分解数据库,记录了来自全球158个地点的2204条观测数据,包括月尺度凋落物分解速率以及气候、土壤和凋落物属性参数,涵盖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和干旱亚区。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干旱程度增加,凋落物分解速率呈现下降趋势。凋落物分解速率在四个亚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干旱半湿润区(3.24%/月)>半干旱区(3.15%/月)>干旱区(2.62%/月)>极干旱区(2.35%/月)。城市和农田系统的分解速率显著高于自然生态系统,主要因为灌溉和施肥等管理措施改变了土壤条件,从而加速了凋落物分解过程。凋落物分解的时间动态可以由负指数衰减模型描述,在不同分解阶段受不同因素调控。早期阶段(0-6个月)以降水和大气温度为主,中期阶段(6-12个月)凋落物氮含量的重要性增强,晚期阶段(>12个月)土壤有机碳、氮以及凋落物初始碳氮比起主导作用。研究结果为碳循环模型优化和生态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强调了适应性管理对增强干旱区碳汇功能的重要性。图1不同变量对全球干旱区凋落物分解速率在不同阶段的相对影响。(a)所有数据(b)分解早期(c)分解中期(d)分解晚期图2全球旱区凋落物分解速率在早、中和晚期的主要调控因素概念模型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赵月丹为论文第一作者,吕楠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马普学会国际合作项目的支持。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111/gcb.70025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2025年1月9日
2025-01-09
-
生态环境中心召开第二十六届学术年会
12月19日至21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召开第二十六届学术年会。中心领导、两院院士、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科研人员、博士后及研究生等参加了会议。学术委员会主任曲久辉院士致开幕辞。他肯定了学术年会26年以来在促进中心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表示学术年会不仅是学术成绩和学术思想的交流平台,更培养了大家有定力、能坚持、深入探索、做真学问的学术品质。他指出,在当今科学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尤其是AI驱动科研新范式的背景下,要利用AI技术提升我们更深入探索未知的研究能力和水平,同时,要从局部走向整体、从实验室走向自然、从论文走向大地,以更大的尺度、更大的雄心,在更大的范围内研究生态环境领域科学和技术问题。中心主任朱永官院士表示,中心每年的学术年会是大家交流和展示成果的重要平台,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踊跃参与讨论,共同激发创新、促进合作,推动科研工作迈向新高度。中心80位研究组长报告了本组2024年在项目争取、人才培养、成果产出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参会人员与报告人积极互动,交流探讨,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中心副主任胡承志研究员介绍了中心2024年在重大项目争取、成果产出、科技奖励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希望全体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继续努力,在生态环境领域取得更多原创性研究成果。学术年会是中心最重要的年度学术盛会,对于交流分享科研进展、促进中心内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增强科研凝聚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届年会的成功举办,将为推动中心加快抢占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制高点、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目标、深入落实“基础研究十条”、全面完成中心“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部署中心“十五五”规划战略研究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科技开发处2024年12月22日
2024-12-22
-
朱永官院士当选国际科学理事会副主席
当地时间12月20日,国际科学理事会(InternationalScienceCouncil,简称ISC)官网正式公布,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朱永官以高票当选会员事务副主席,任期为2025-2028年。ISC是世界上成员覆盖面最广泛、学科门类最齐全的综合性科技组织,致力于推动全球范围内科技在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社会关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国际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是全球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联合国体系内代表全球科技界最高水平的机构。ISC会员事务副主席是ISC管理层重要岗位,负责协调会员关系管理,制定会员发展策略,为ISC长远发展提供战略指导和建议。国际合作处2024年12月20日
2024-12-20
-
王亚韡研究员团队关于环境污染物的暴露与健康影响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王亚韡研究员团队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院士团队合作,在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polyfluoroalkylsubstances,PFAS)暴露对肺癌转移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Increasedperfluorooctanoicacidaccumulationfacilitatesthemigrationandinvasionoflungcancercellsviaremodelingcellmechanics为题,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PNatlAcadSciUSA)。PFAS是广泛存在的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相关暴露风险和不良健康影响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PFAS可以在多种环境和生物基质中检测到,并且可以通过不同的外部暴露途径进入人体,并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和积累在组织、器官和生物体液中。流行病学数据显示,PFAS的浓度与人类多种疾病显著有关,如肾癌、肝癌、卵巢癌等。肺是PFAS富集的靶器官之一,同时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癌症,但尚无PFAS对肺癌影响机理的研究。本研究通过采集健康志愿者和肺腺癌患者的血液和组织样本,使用岛津公司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8060),靶标测定不同人群中PFAS的浓度水平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PFOA是人体内富集含量最高的PFAS单体之一,肺腺癌患者体内PFOA污染物含量相较健康志愿者显著上升;肺癌细胞转移、高分期患者的体内PFOA富集量显著高于低分期的肺癌患者。结合肺癌动物模型,发现在环境相关剂量下PFOA暴露能够显著促进肺内转移和胸腔转移,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提示PFOA暴露能够促进肺癌转移。在基于细胞模型的验证实验中,发现经PFOA暴露后,肺腺癌细胞系中的整合素表达下调,这与肺腺癌患者的肿瘤中观察到的表达趋势相似。进一步的临床病例验证结果表明,肺腺癌患者的肿瘤中PFOA的含量水平与整合素蛋白表达具有显著负相关,证实了PFOA与整合素的相互作用对肿瘤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提出了PFOA促肺癌发展的潜在机制:PFOA主要通过调控肺癌细胞骨架重排,改变肿瘤细胞的力学性质,促进肺癌细胞的迁移、肿瘤干性和免疫逃逸能力上升,从而促进肺癌转移和进展。图1.健康志愿者和肺腺癌患者体内PFAS的赋存水平和特征图2.肺腺癌患者体内整合素蛋白的表达与PFOA含量的相关性该工作基于临床现象-动物模型验证-细胞模型研究-分子学机制探究的污染物毒理性质全链条研究范式,首次报道了PFAS可以诱导肺癌发展及转移的毒性效应,进一步加深对PFAS毒理性质的认知,为制定合理的管控政策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支持。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博士研究生梅婕、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江继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李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硕士研究生潘越和许克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黎娟副研究员、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刘颖研究员和陈春英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中国医学科学院创新工程和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等的支持。原文链接: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408575121图3.全氟辛酸PFOA通过PI3K信号通路调控肿瘤细胞骨架和力学性质,促进肿瘤转移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4年12月20日
2024-12-20
-
气候韧性供水技术国际研讨与展览会在康提古城成功举办
12月16日-17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与中国-斯里兰卡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JRDC)在斯里兰卡历史文化古城康提市成功举办气候韧性供水技术国际研讨与展览会。斯里兰卡城市发展与住房部辅秘M.M.Nayeemudeen先生、佩拉德尼亚大学校长TerrenceMadhujith教授,以及来自中斯双方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校、高科技环保企业15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环境保护署专家以及马尔代夫、塞舌尔、科摩罗等国家相关专家以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参加了交流。会议围绕水污染、水资源及饮用水安全保障等议题开展研讨,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杨敏研究员分享了中国在饮用水安全保障方面取得的成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陈荣、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庞忠和研究员、合肥工业大学陈星教授等分别分享了污水资源化、斯里兰卡地下水水质特征、高级氧化技术研究成果,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南亚区总经理柯昌良介绍了公司在斯里兰卡的工程实践,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环境保护署专家分享了水环境模型应用及海水冲厕等方面的经验,斯方代表分享了气候变化下的水资源格局变化,马尔代夫气候变化、环境与能源部官员AfsalHussain等介绍了气候变化对印度洋岛国水资源及饮用水安全的影响及应对实践。中斯双方近20家企业分享技术研发与应用经验。技术展览同期在JRDC中试与展示大厅进行。中斯企业代表深入探讨了合作的潜力与路径。近年来,随着合作的推进,斯里兰卡产业界越来越关注中国企业的技术产品在斯里兰卡及南亚其他国家的市场应用前景。部分ANSO环境科技与产业联盟企业的产品已成功进入斯里兰卡市场。此次活动,对于推动中斯技术与产业合作迈入新局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城市发展与住房部辅秘M.M.Nayeemudeen先生参观展会研讨会合影环境科技海外合作中心国际合作处2024年12月19日
2024-12-19